给我们家长的一点建议和思考
天地合周涛
1、不要着急,不要攀比,不要企望一口吃胖,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,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。只要他在读,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,就应当鼓励。
(拔苗助长、毁人不断)
2、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,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事情。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,学生获得,将不仅是专业知识,更重要的做人、毅力、恒心、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专业因素。
(只有人不怕困难,所以做人更重要)
3、培养、培育、培训,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——父母责任更重要的,是引导、陪伴和扶育。而不是富养、娇养、惯养和不养。
(钱是解决不了孩子教育问题的)
4、孩子需要你的扶助——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,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,差距越拉越大,您和你的孩子在不远的将来将是不堪其苦。(欠的永远要还的)
5、同一个班级,孩子之间的竞争,归根到底,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,平时不闻不问,考差了大发雷霆,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。
(不学习的家长,是代沟的主要原因)
6、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有差异的时候,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差异。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的孩子
(家长的差异表现在对社会的正确认知)
7、同在一个班级,教是一样的教。如果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,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,请不要向您孩子提学习要求,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。(家长你在学习吗?)
8、当您觉得付出没有的到充分回报的时候,要这样想:如果我不做,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。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。
(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好、坏占80%)
9、作为教育者,要想让孩子爱学习,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。教师如此,家长也是如此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。而且读书、学习是每一个人终生的事情。(每个人都要不断的学习)
10、如果希望孩子好,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,那就从今晚做起——和孩子一道,安静地看书。如果你都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,安静的读书、学习,那你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?(我们家长自私的只在要求)
11、学生的学习越困难,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,他就越应当更多的阅读。
(你要求过你自己和孩子读书吗?)
12、其实,无论是基础知识,语言能力、专业能力以及阅读还是写作,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您对社会、生活、民族、历史的认知、感悟和课外阅读。
(阅读什么样的书很重要)
13、对于教师而言,真正的志同道合者,存在于家长中。当大家都动起来,群策群力了,这个集体在叫厉害呢!我常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,而是两个,一个是学生班,一个是家长班,我多年的感慨。
(家长学生比孩子学生难教育多了)
14、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。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、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,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——这是很公平。因为没有家庭配合,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。往往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孩子认识到某些正确的价值观,却抵不了我们的家长们“世俗”的一句话。因为您是孩子最重要的伙伴和榜样。
(你的品格和观念影响着你的孩子)
15、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,除了天分,更多的是思考力、自控力、专注性和求知欲,这些素质,对于孩子的成长,太重要!
(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思考)
16、作为教师,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。可是,那比分数更重要的,我们时刻不敢忘记。
第一,身心健康;
第二,正确价值观;
第三,面对困难,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;
第四,成绩优秀。
(中国教育严重错误就在于缺少基本的人格教育)
17、对于那些过于安静、胆小、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,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——天长日久,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。当然,教师会竭尽全力,尽量不让这种情况发生,作为家长,同样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“在家很人性化。”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。现在的孩子,性格成型早。希望父母高度重视,及时扭转,否则,老师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。
(我们很多家长更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)
18、五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,步步紧跟;
五分之二的家长虎头蛇尾,勉强应付;
五分之二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。
而这,就是及格,良好,优秀拉开档次的重要原因。
(学生的优劣,表现在家长的身上)
19、孩子学习是艰辛的,这是一个爬坡过程,一旦上了路,对于您的家庭、对于教师,都是一件幸事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,帮助他们,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,那孩子将多么幸福。
(正确的鼓励比其他的方式更重要)
20、孩子们现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看起来没有差别——年之后,他们将有多么不同,是比较孩子们还是他们自身?这是家长最应该思考的问题。千万不要养“两个孩子”,一个自己的、一个别人的。
(要看到孩子自有的优势)
21、暂时的专业优劣不重要,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,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练习和读书,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,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读书、思考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,它的贫瘠与丰厚,关系实在重大。
(与孩子一起读好书)
22、一天一小步,一周一大步,一月长一截,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。资质相同的孩子,摊上不同的父母,其发展也是不一样。
(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)
23、家长都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,多提问自己的孩子,唯恐孩子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。其实,对于孩子来说,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——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,没有了静听和思考为前提,所谓“积极发言”,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。
(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)
天地合文化艺术中心
周 涛